【主播轉行】魏綺珊棄高薪陪丈夫追表演夢 不重物質只盼助人分享快樂
發布時間: 2020/09/25 18:46
最後更新: 2020/09/25 21:01
前新聞記者及主播魏綺珊(Jo)是貨真價實的紅褲仔,1989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系,過往多年來遊走無綫、有線及鳳凰衛視,都是新聞部的生招牌。由小熒幕全身投入劇場世界,現為劇團糊塗戲班創辦人、行政總監兼編作演員,仍毋忘「新亞精神」:艱險我奮進,困乏我多情。
自小已熱衷於話劇的魏綺珊,同樣是劇場紅褲仔出身,讀中大時加入劇社,畢業後更與幾位校友組成糊塗戲班,至今已30年。
2013年跟丈夫同成立「無障礙劇團」,一直致力招聚社會不同能力人士,包括視障、聽障、動障、心障以及健全人士,通過共融戲劇展現共融與平等的訊息,讓參演者發掘彼此的潛能。
一場新冠肺炎疫情,重創全球百業,不少劇團排練經年的劇目因而上映無期。魏綺珊指劇團本於9月11日至13日在元朗劇院演藝廳上演《逆風而行》也要靈活轉型。
原定的公映日將糊塗戲班的studio變身成錄影廠,選取劇中可以用較少演員去交代劇情的場面,再剪輯成濃縮版本,將於年底推出。
遇困局不放棄
糊塗戲班及無障礙劇團的劇目主題大多關於逆境自強,講人面對困境時的抉擇會揀放棄抑或勇敢生存。
魏綺珊不諱言「堅持」是她的核心信念。「我經常說,做任何事如要放棄好容易,正如排練《逆風而行》時遇上疫情第三波爆發,被迫停工,其實最順理成章就是放棄不上演,因為冇可能趕得及。但我不想放棄,惟有用不同辦法及方式繼續將套劇呈現出來。」
她續道:「我總相信遇上困難一定有辦法解決,也視解難過程中的種種為blessings,否則太容易做到一件事,就有點重複的感覺。回想過去,每每記得起的,總是那些難關,以及我如何解決它們;當跨過了,這些難關就是最美好的回憶。」
疫情陰霾持續,卻無阻糊塗戲班the show must go on,10月中於葵青劇院黑盒劇場上演的無語言面具劇場《二人候》,由魏綺珊與丈夫陳文剛合演,講述夫婦的一次沙漠旅行,迷途兼水盡糧絕,面對死亡,他們要繼續冒進還是等候?
事實上,他倆熱愛藉旅行探索世界,放慢腳步感受不同風土人情,滋養生命。「想疫情快些過去,去一些機程短的地方input自己,最想去台灣及日本。」
影響人心的撒種者
魏綺珊身兼多職,既是戲劇工作者,也是專欄作家,亦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客席講師。2015年,她毅然放下外人眼中的高薪厚職,全情投入劇場工作的勇氣何來?
好多人講要做一個改變人生的抉擇好難,當年我做決定時,望住塊鏡問自己:臨死前,有甚麼事係如果唔做就一定會後悔?我既然好鍾意戲劇,就需要花上更多時間、精力才可做得更好,否則如只做半職,成績也會打折扣。
她不想生命有遺憾。「別人看我是捨棄了美好的工作前途,犧牲了許多,我卻懂得逆向思考:現在是有更多時間去做自己更鍾意做的事、實現了一些如不做就會後悔的夢想,這些反而是我的得着。」
【新手爸爸】伍家謙太太誕龍鳳胎 暖男爸爸:小怪獸s前後腳咁出咗嚟喇!
新聞與戲劇都是影響人心以至社會的媒介,效果或快或慢,魏綺珊都是撒種者。「我自覺幸運,一直做鍾意做、開心又有意義的工作。陳文剛常說:學戲不是學做戲,而是學做人。戲劇是一種潛移默化,我們睇完戲不會即時改變了人生,是留下一些種子。一場戲如一面鏡,令觀眾有所反思及受啟發,透過戲劇帶出一些訊息、信念及價值,與大家生活緊扣。」
她指《逆風而行》有小演員參與,有家長傳message多謝她:「因其子女記得劇中一些好有鼓勵性的台詞,如遇難關不可輕易放棄,我就如在小朋友的心頭上撒種,讓他們可以應付日常生活及人生難題,那就已經很好。」
艱險我奮進 困乏我多情
魏綺珊月前與義工們一起自製500個布口罩,送給基層及前綫人員。「我在社交平台招募義工,不少素未謀面的網友即連人帶衣車趕來幫忙,劇團studio化身成口罩工場,最高峰有十部八部衣車同時開工。在疫情最危急時,不少香港人要通宵排隊買口罩,我覺得不可只得自己有物資,想大家都有口罩用。」
她說這份同理心源自其出身。「因為我來自基層,在一個物質極貧乏的環境中長大,深知貧窮生活的難處。其後在中大讀書,校內氛圍都shape到我的價值觀,令我了解到知識、生活興趣等比物質更加重要。」
【這麼遠那麼近】金句王方東昇幽默談美國交通 當地人為一個理由帶假人乘車【有片】
魏綺珊指:「我一直不太渴求物質享受,basic needs當然要有,但我起碼唔需要有好多錢、一定要用名牌。如有錢,我寧願用來買書、去旅行,相比外表滿足,做一些令我心靈上滿足的事更開心。」
身為新聞主播大師姐,對現在仍留在新聞界的朋友,表示十分敬佩:「因為知道工作環境好艱難,希望他們繼續堅持。其實世上任何崗位,這一兩年都有好多變化,所以一定要堅守基本信念、價值觀。」
她寄語香港人要對未來抱懷希望,因為每朵烏雲都鑲有銀邊,任何困境總會有出路。
記者:鄺素媚